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

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于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主要是因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后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被废除了,在科举制度兴盛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的学子,一生都在为其努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国清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属于现如今的安徽人士,吴敬梓所创作的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被赞誉为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吴敬梓从小生长于官僚世家,因为家境的优渥,使得...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进士科是隋炀帝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在隋朝时,科举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只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三种形式。到了唐代,科举制度才逐步完善。科举制度有哪些弊端?一、成为统治...
清代的考试共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廷试共五个等级。通过院试就可以被称为秀才,乡试高中的则被称为举人,举人参加会试合格后成为贡士,殿试合格都为进士,殿试后再进行廷试,由皇帝直接考察。清朝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