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黑龙江大学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导读 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
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 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出现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方法(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 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方法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叙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否定句,否定词(一)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虽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 语言学理论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第一节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 第二节 从声学看语音 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 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1.区别特征 2.音位聚合群 第六节 语音单位的组合 1.音节 2.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2.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则第三节 聚合规则1.词类 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 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 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 词义和语用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 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 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 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第四节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第五节 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 2.社会方言 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则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2.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72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