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赣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导读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各种化学计算。要求学生全面熟练掌握上述知识内容。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本章重点]有效数字的定位和运算规则,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一节概述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二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和计算规则

第四节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二)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本章重点]酸碱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酸碱溶液pH值、酸碱组分浓度的计算,终点误差计算等。

第一节概述

(一)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二节分布系数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和多元酸溶液

第三节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二)pH的计算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

(二)缓冲指数和缓冲容量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第六节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强碱滴定强酸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第七节终点误差

(一)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二)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一)混合碱的测定

(二)铵盐中氮的测定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本章重点]络合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各种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EDTA及其螯合物

第二节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一)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第三节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四节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第五节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络合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二)准确滴定判别式和分别滴定判别式

第六节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第七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掩蔽法

第八节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处理,条件电位及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法的主要方法应用。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一)条件电势

(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三)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一)高锰酸钾法

(二)重铬酸钾法

(三)碘量法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本章重点]沉淀平衡处理,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沉淀溶解度的计算,银量法的主要方法应用。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节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晶型沉淀和无定型沉淀的生成

第四节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一)共沉淀现象和继沉淀现象

(二)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第五节沉淀条件的选择

(一)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二)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第六节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第七节沉淀滴定法

(一)莫尔法,

(二)佛尔哈德法

(三)法扬司法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光吸收基本定律。

第一节概述

(一)光吸收基本定律

(二)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第二节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一)显色条件的选择

(二)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三节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吸光度测量误差

第四节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一)示差吸光光度法

(二)弱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三)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本章重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显著性差异和极端值的取舍的处理。

第一节标准偏差

(一)样本标准偏差

(二)相对标准偏差

第二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

(二)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第三节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T分布曲线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三)显著性检验

(四)异常值的取舍

第四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本章重点]液液萃取分离和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分离富集原理。

第一节液液萃取分离法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二)萃取分离技术

第二节离子交换分离法

(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第三节液液色谱分离法

(一)纸上色谱分离法

(二)薄层色谱分离法

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71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