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联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导读 1、系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内容、途径和管理。3、能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1、系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内容、途径和管理。3、能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三、考查内容(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含义;适应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二)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1、入学适应的教育与辅导入学适应概述;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2、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3、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学习策略概述;认知策略及其学习;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4、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考试焦虑及其原因;考试焦虑的调适方法。(三)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自我认识的含义;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的途径和方式。2、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自我接纳的含义;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3、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自我完善的含义;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四)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师的关键作用。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同伴关系的特点;同伴关系辅导的方式、内容。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亲子关系的特点;父母理解和尊重子女;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异性关系的特点;异性关系辅导的方式、内容。(五)情绪教育与辅导1、情绪与情绪智力情绪的含义;情绪智力的含义;情绪与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2、情绪认知的教育与辅导情绪认知的含义;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3、情绪表达的教育与辅导情绪表达的含义;怎样合理表达情绪。4、情绪管理的教育与辅导情绪管理的含义;情绪管理的方式。(六)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1、生命教育与辅导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2、网络健康教育与辅导网络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必要性;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及其成因;网络成瘾的干预;网络成瘾的预防。3、挫折教育与辅导挫折教育与辅导的内涵;挫折心理简述;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4、休闲教育与辅导休闲教育与辅导的含义;休闲教育与辅导的目的和原则;休闲教育与辅导的内容;常见休闲活动的教育与辅导。5、消费教育与辅导中小学生常见的消费误区;消费教育与辅导的含义和重要性;中小学生合理的消费需要、消费态度和消费决策。6、生涯教育与辅导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含义与内容;生涯教育与辅导的目标与内容;生涯辅导理论概述;生涯教育与辅导的课堂活动设计。(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活动形式。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人际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团体动力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学生团体类型。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与种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实施。(八)中小学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1、个别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的含义;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个别心理咨询的影响因素;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个别心理咨询的技术;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2、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展形式。(九)家校合作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家校合作概述目前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相关研究。2、家庭与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3、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家校合作良好氛围的营造;家校合作组织机构的建立;社区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主要参考书:1.郑日昌、刘视湘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2.叶一舵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版。3.郑希付、罗品超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