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复读还是专升本?

导读 问题细节:我是今年的高考生,现在只有20多天高考,我是理科生最多也只能考200多分,我想读专科然后升本,但是也有人劝我复读,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光大网友能给…网友回答:"先算一个时间成本:你去复读一年,顺利考上本科,加上毕业一共五年;你去读...

问题细节:我是今年的高考生,现在只有20多天高考,我是理科生最多也只能考200多分,我想读专科然后升本,但是也有人劝我复读,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光大网友能给…

网友回答:"先算一个时间成本:

你去复读一年,顺利考上本科,加上毕业一共五年;

你去读专科,然后升本,还是5年,从时间上是等价的;

但是:

你复读,距离高考结束也就2个月,在捡起课本很容易上手。

而你去专科度过两年,然后再来看专升本,先不说要捡起一些以前的知识,而且专科的学习氛围很容易让你动摇,让你放弃自己的目标,除非你自制力很强。

建议你还是复读

更新

乘晚上有时间具体分析一下两者(ps:语言组织力不强,还望见谅):

答主最后悔的是当初没去复读~.~

复读:首先从自己有这个想法,到决定去复读,这个过程会比较纠结,怕家人不支持,怕街坊邻居笑话,从高考结束开始就到处“取经”——复读成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难熬?诸如此类的顾虑,答主觉得这些顾虑都是其次,重点是自身要下定决心,信念要坚定~

其次,过程肯定会难熬…

我高中关系最好的两个同学都在复读,那一年我们除了周末跟节假日会短信聊上两句,告知彼此的近况,平日都不敢去打扰,寒假去看她们,一起在以前的高中班主任家吃完饭,出来没走多远,就抱着我哭,那一刻眼泪真的是忍不住,她说她好累,怕坚持不下去,压力好大,足足半个钟,她才缓过来…

,很开心的是她们两个都考上了,一个从二本线到重本,一个从专科到二本,现在的她们一样很努力,每次见面都还是会感叹当初的决定,不后悔。

复读失败也有,少部分可能因为压力大,紧张出现失误。

但我想说绝大所数是自己“作死”,(语言有点犀利,这是我身边无数个例子让我发出这种感叹),既然选择复读,你还跑去追女(男)朋友,跑去看小说,上网,打游戏,,,你觉得会有好结果吗?当时我们班有个插班生,考上了211,复读准备想冲进985名校,老师十分重视,然后却开始了追女朋友历险记,两个人都成办公室常客了,最后结果是刚刚上了个二本。

(ps:希望看到此回答的你,能够好好稳住自己,有女朋友、男朋友的,互相支持,这种力量会比其他人甚至父母的鼓励还要大;有暗恋的对象,我们再忍忍,一年之后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告白)

结果:整个就感觉在生死边缘挣扎了一番,活过来了,等着她们考完的电话,“我终于熬过来了”,对,你们熬过来了,你们是最棒的,结果或许会有差异,但这个过程比结果会变得更加珍贵~

专升本:这是一个给高考失利,突然醒悟要奋发图强的学子的机会。

他的好处是能圆你的本科梦,只是这个本科会跟直接考取本科的毕业证有差别,,,他的难度系数应该每个地区不一样,但是像专升本会有全程培训班,还有保过班,就看你愿不愿意花钱。

也有自学然后通过专升本考试,但是这种真的很稀有,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你要成为独行侠,早出晚归,还可能早到室友的白眼,还会因为了融入集体而动摇自己升本的心,所以可以考虑是带动整个寝室一起学习,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专升本一定会成功吗?不会,既然有考试,有名额要求,就有竞争,会被刷下来。

最后个人的一个见解(不喜欢可以直接指出):现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答主认为是高考,而且只有高考。

结束语:不管是复读还是升本都要有坏的打算,就算是考不上,我认为只要自己以后回想不后悔,就去做,出身社会了你会发现好多事都力不从心。

愿你们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0年7月23日更新

毕业季期间又陆续的收到一些私信,想跟大家分享一波,这次分享是小惊喜工作两年多,所见所闻的情况,希望能对迷茫期的你有点小启示!

从大学毕业到工作两年多,当年的高中同学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露,选择复读的两个好友的情况:

好友A:复读后考上福州大学,因为大二父亲病逝迫于肩上的压力,选择先工作(还会坚持考研,这是她一直来的目标)目前是在新东方工作;

好友B:复读后考上厦门的一个二本院校,现在是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在她们身上的复读结果是正向的,而且是走向越来越好;在她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既然选择就坚持走下去,一旦越走越有感觉,就会有力气继续走下去,而且只要能够坚持走下去,哪些觉得本来克服不了得困难都会一点点被你探索,这段过程有点长,甚至结果最后没有按照你预期的出现,但它带给你面对的力量确实你出身社会后宝贵财富。

自己工作后的体会,可能矫情,但想分享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很憧憬北上广深的生活节奏,大学没能进入这些城市,找工作毅然的一个人选择从重庆来到深圳,身边的朋友亲戚都觉得我跑的太远,一个女孩子就该做个老师或者公务员,我也考虑过,但真不是自己喜欢的,让我硬着头皮去做我怕坚持不了,怕有一天会后悔责怪他们。

在这个城市,我看到了残酷的一面,那就是学历的重要性;年初是个找工作的高峰期,意味着自己要跟有经验的一群人去竞争,自己四处投简历,应届生什么经验都没有,一周的结果是想去的岗位都没有反馈;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拿到了两家的通知,最后选择了500强企业,做互联网运营,慢慢的积累慢慢的学习,2019年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年,梦想在路上工作的生活一下子就实现,一个月出差一次(北/上/杭);推着自己留下来的就是想变强一点,有能力保护那些爱我的人!❤️❤️❤️

最后给不管是准备复读还是步入大学的你几点建议:

1.大学是学习的地方,不要浪费光阴,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好好提升自己;

2.去争取大学的班干部(班长/团支书),锻炼自己的组织沟通能力;

3.珍惜每一次上讲台的机会;

4.技多不压身,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专长;

5.大一你可以去适应大学生活,大二你就要开始有自己的规划,向着目标前进;

6.敢于质疑;

7.“颜值社会”,请花时间学学穿衣打扮,挤出时间运动;

8.敢于走出去,拓宽自己的视野;

网友回答:"复读吧孩子,还是高考考上的本科最靠谱。

实话告诉你,统招本科毕业证和统招专升本毕业证是有区别的。

统招本科毕业证上面写的是“xx专业四年制本科学习”,统招专升本毕业证上写的是“专科起点四年制本科学习”,只要你的毕业证上有专科这两个字,瞬间变low,事实如此。

图片为证:

-------------------------------------6.5号更新---------------------------------------------

还有2天就要高考了,看到评论里很多同学也在争议复读,还是考不上的话怎么办?

只要是复读,肯定都是有风险的,成或者不成,在我们眼前只是50%对50%的概率。

但是真正对题主而言胜算多少,只有题主自己知道。

我高中也是理科生,我2013年高考,总分350几好像,考上了统招专科。

我给大家算算我这么点分是怎么来的:

语文100多,数学好像90吧,英语也是90左右,理综呵呵,算数好的帮我算下。

就是这么稀烂的成绩,我是理科生,但不得不承认我不适合理科,这也是我上了大学才知道的。

理科的科目都是能睡睡。

能抄抄,从来没有认真学过。

数学有努力过,也有成绩好过一段时间,但是也是没怎么用力学。

英语初中的时候是上过新概念的,高中就开始啃老本,成绩直线下降。

总的来说,我现在是很后悔,上了大学才知道,我高中其实努力一下,或许就能考上一个三本。

所以看到题主说200多的成绩,我能知道,你天天高中都在干什么。

脑子笨吗?不会的,毕竟你还会在问问题。

那就是懒!和我当初一样,太懒了!因为一点困难就想放弃。

如果你能克服懒这个问题,我觉得你至少提升100分甚至更高都没问题。

如果懒这个问题你在高考的时候没能克服,在两年多后的专升本考试中,你能克服的几率也就30%吧。

我觉得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最清楚,还是我评论里写的那句话,18岁能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放到23岁来解决。

18岁的世界和23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花里胡哨的东西更多,高中那么干净的校园都没能养成自控能力,到大学基本就是脱了僵的野鸡一样。

学习?不存在的。

总之,不论如何, 希望你能早一点觉醒,改变自己,今天永远不会比明天晚!

高考加油!拼一把!

--------------------------2018.11.16更新----------------------------

刚刚一个自考的学生来跟我咨询问题,因为想拿学位,但是一科学位课程成绩分数不够,就差1分申请不了学位,他很着急。

但是没有办法,除了补考,除了花时间,他什么都做不了,自考从专科到本科,他花了4年时间,现在因为学位又要耽误半年。

之后他给我发了这样一段对话:

人生没有捷径可以走,高考能读本科就读本科,能读专科就读专科,不要嫌弃这不好那不好,最后一无所有。

希望高考的孩子们共勉!

关注【自考管家】微信公众号,湖北自考一对一在线咨询,回复:重点,免费领10大热门专业自考资料!

网友回答:"2019年6月26日更新

答主目前自考本科还没过

考研想法暂时靠后

目前文凭最高依然是专科

目前在成都定居,在两家成都本地公司兼职线上运营主管

谢邀

我现在以一名在专科即将毕业时,得到专升本资格,但主动放弃专升本的机会,放弃专升本复习,消极参加专升本考试,从而没有进入本科院校的学长身份对你提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高考?你知道高考代表着什么吗?

如果不知道,那就请先听我的故事吧:

\u003Ci\u003E温馨提示:这是一篇加了砒霜的鸡汤,不仅很难喝,而且会让你在喝了之后洗胃,喝的方法不对还会死人,就是为了让你重新看待自己。

\u003C/i\u003E

\u003Ci\u003E本文共记18309字,篇幅非常长,建议细嚼慢咽。

\u003C/i\u003E

\u003Ci\u003E据说点赞的人都考上了好大学哦。

\u003C/i\u003E

一、我的故事我曾在高二的时候跟你一样,成绩200分垫底,后来在高三一年,突然就开始拼命努力,开始买五三,开始刷题,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左右,每一周都要喝一箱速溶咖啡,而且课堂上吃辣椒,舌头滴风油精,小刀划大腿很多方式都尝试过,都是逼自己提神,拼命刷题,大半夜在书桌面前拼命刷题,背单词,背课本。

我见证了我的成绩从200到250,到300,到400,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的模拟考试高达505.5分的顶峰。

我的语文可以长期保持及格,我的英语可以保持100分以上,我的生物可以保持接近满分的状态。

虽然高考时并没有达到这个顶峰,只以419的分数上了四川本地的一所专科,这让我遗憾。

在进入专科的时候,预见到自己即将在毕业后背负一个专科的称谓,我开始发誓,我要发誓在学校里面闯出一片天地。

于是,我在就读专科三年的时候,我做了班长,做了学生会宣传部的副部长,做了一个社团的会长,以及另一个社团的副会长,做了校艺术团干事,做了学院系主任助理,直接管辖六个班级,多次担任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多次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主要策划及负责人,拿过多次奖学金,拿过无数荣誉奖状,成绩从来都是班上前五名,从没挂过科,从没逃过课,从没迟到,从没犯过错,从没挨过批评,做了三年男神,各种活动都是时常参加。

而我做到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三年后毕业时的跨校专升本。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要专升本,等了三年的专升本,等了三年的四川师范大学。

每当一个学期过去后,我就知道了目标离我越来越近,因为我至始至终都知道,专升本,我是百分之百有资格参加并且通过考试的。

我就是在全校靠前5%中的其中一个人。

但是,当专升本报名表发下来的那一刻的时候,我犹豫了,我在考虑我到底要不要专升本。

我心里突然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在唾手可得的机会面前,我会如此犹豫。

而我后来想明白了:

其实我根本不是想专升本,也不是为了本科文凭。

我只是想多过两年大学生活,我只是想多经历两年在宿舍里面的日子,我只是想多体验两年的学生生涯,我只是想多过两年通过父母的生活费满足自己挥霍青春的欲望而已。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我从小到大所一直相信的言论:“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只是对专科的校园环境抱有偏见而已,只是单纯的认为本科的日子过得比专科好而已。

最终,在我看见专升本报名表上面所就读的校区的时候,一股前所未有的痛苦充斥着我的全身。

因为学校的限制,我就读的专科通过专升本,只能到四川师范大学,而在2017年进入四川师范大学的专升本的学生,和自考成教的学生,都被统一安放在一个单独的校区,这代表了如果我专升本,我所就读的校区会是这样的情况:

通过专升本进入四川师范大学的专科,会与自己的统招本科学生被区别对待

他们与本科学校自己的学生隔着一座城。

享受不了本科学校自己的很多资源。

没有商业街,没有图书馆,没有繁多的校园环境,只有教学楼与宿舍。

所接触到的周围的人,都是专科出身的人。

而我放弃专升本,正是因为我讨厌这样的环境。

我需要自己和本科学生一样,被学校同等对待。

我想成为正常的本科院校的学生。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报名表上显示的就读的校区击碎了我的梦。

如果我专升本了,去到本科学校了。

我心里面所想的本科学校生活,想的大学生的历程,想的各种完美的计划,终将被破碎。

因为所就读的学校多方面的限制,我看到了我所升本的校区的环境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选择了放弃,在报名后开始消极对待专升本,也因此,没有经过复习的我,在复试的时候被筛选出去。

从而,在迷茫的就业和与女朋友分手的双重压力下,我进入了社会。

(题外话,不要因为我的专升本例子就对四川师范大学抱有偏见。

四川师范大学是我在三年专科时间里唯一的寄托,我对这个学校的感情,远超于我的专科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省内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二本学校)

而我讲出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功专升本,或者专升本根本没什么用。

而是要告诉你:

你做这种事(复读/高考/专升本)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进入更好地大学吗?更好地大学又能得到什么?

更好地大学得到很多能力吗?很多能力又能带来什么?

一个问题,会牵连出无数个问题,而最终的你能不能想清楚你心里面到底想要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说直白一点,你有没有职业规划?或者说,人生规划?

二、复读/专升本是否值得?复读/专升本的目的,并不应该成为一种单纯的提升学历的做法。

真正的意义是:知道目前的问题所在,而且导致了不良结果的情况下。

重新给你的一次纠正的机会。

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文凭,那么专升本的确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是真正的为了思想提升。

这需要目标,需要规划。

你需要考虑很多东西,去考虑你曾经很多都考虑不到的事情。

你没有目的,没有规划,你若做任何事情都是盲目行动,单纯凭着“我想做”,凭着“我觉得要做”,凭着“我应该去做”这样的想法时。

无论是复读上本科,还是专升本上本科,你没有任何改变。

我也是在放弃专升本后,在毕业前夕,因为运气经历了一件特殊的事。

我的思想前后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简单的说,我获得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建立起了批判性思维的观念。

我能够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即使我暂时想不出来,我也会通过不断的查证,不断的寻找,不断的实践,用我自己建立起来的庞大知识体系,去解释这些问题。

因此我开始接触法律、接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经济学、历史、政治、自然科学、天文、人文、艺术等等等等

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庞大,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审视自己。

而最终我得到了什么?

我得到了更大的世界,是远超我在专科甚至可能在本科阶段里面看到的一切。

我能够通过政策解读去分析我现在的现状应该适合什么样的发展。

我能通过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去了解我现在到底需要接触什么知识。

最重要的是,我反驳了我自己。

我曾经的所有想法,现在都被重新一一审视。

并且寻找正确的一方。

也因此,回到开头,我知道了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知道了我应该抱有什么样的目的。

高考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阶级,改变自己家庭的一个长久发展战略。

越高的分数,就代表了进入越好的大学的机会越高,越容易进入越好的大学,就代表自己的未来就越有希望。

自己的未来越有希望,自己的家庭也就越有希望,而自己的后代,后代的后代,这样的结果会代代相传。

如果一个人,需要改变自己,需要重新去培养一个新的三观、思想、学识、经历、观念的时候,只有一种办法,我们给这个阶段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教育。

而大学就是处于教育的最高级阶段,叫做高等教育。在大学里面,你会接触更高级的知识,接触更高级的思想。

只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都不会运用这些学到的思想。

他们都任由着自己想:“大学好好玩”,“大学里面好好过”。

这种思想,在专科最为严重。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上大学的目的,考虑的非常少。

又是什么影响着抱有“即便是上了大学,也会找不到工作”这种想法人的思想?

三、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的冲突有很多人会说:“BB那么多,上不了大学,其实就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找不到工作,不过就是你自己懒,不努力,不学习而已”

如果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这么说的确没错。

而在我获得更多理性思考的时候,我就会去想,究竟是什么在影响自己的主观意识?

而我放弃了专升本,也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当初专升本的目的只是我的主观意识,没有考虑到客观条件。

也就是更深层次的考虑了,不同的校区问题究竟会给我带去什么。

即便我们做一个假设:

假设人的努力程度,是进入大学的最直接主观条件和最主观意识。

那么又会有什么因素去影响人的主观条件。

换句话说:

为何有的人努力,而有的人不努力。

是什么在影响着人的努力?

客观条件虽然背上了“客观”的称呼,但并不代表可以忽略它。

因为在有的时候,不同的客观条件因素相互积累,足够影响主观条件。

也就是说:客观条件如果足够多,足够影响你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里的客观条件,就是环境与文化。

文化源自环境,环境影响文化,不同的环境下拥有不同的文化。

高中学文科的同学应该知道,文化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持久甚远的。

也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我作为理科生,很庆幸自己现在终于能够正确地理解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这种客观条件,会在你不经意的情况下慢慢将你改造,并且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整个过程甚至你都是浑然不知,也不会知道自己发生什么变化。

每一片雪花在落下的时候,都是微不足道的,落地即消散。

但等雪崩来临的时候,每一片雪花却都不是无辜的。

当你在事后感叹自己“都怪自己曾经不努力”的时候,为何不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究竟为什么不努力?”,“是什么在影响我的努力?”,“为什么我努力了,却做不到像他一样”,“我跟他的差距在哪儿”,“有哪些客观条件在影响我的努力?”

四、影响客观条件、影响本科与专科入学率的,是家庭实力和阶层固化。

本来我之前是打算在上类似“本科与专科的差距”的问题中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打算在这儿讲出。

本科与专科的差距究竟是什么?

如果抛开侮辱性不谈,我有一个很遗憾的结论:专科比起本科,就是垃圾。

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本科与专科是会将人进行阶层划分的。

国家将高等教育分成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会根据不同的生源,分配不同的教育资源。

并将人进行区别对待,进行三六九等划分。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体现在学校的好坏,更会体现在生源的质量。

因为往往就读专科的学生,质量普遍不如本科,甚至也会被985/211的人甩开几条街。

能不能读一个本科,很大部分是取决于你的家庭环境,你的父母文化素质,取决于你所生活的环境,取决于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有没有为你树立起一种正确的观念。

这些大部分客观条件积累起来,会决定你的努力程度,会决定你的视野,决定你的思想,决定你的学习方法,决定你的各项主观条件。

而父母处于不同的阶层,会导致不同的子女有着不同思想。

而这些不同阶层的人,想要跳往其他阶层,很难。

这个现象叫做阶层固化。

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持久甚远的。

甚至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时,你已经被改变了。

这也是为什么,985/211之类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出自于优秀家庭,出自中产家庭,无论是父母文化素质还是家庭环境,都远超于普通人。

而进入普通专科或者普通本科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偏远乡镇,农村地区,城市低收入家庭,城市普通工农家庭、小工商个体户等,无论是父母文化素质还是家庭环境,绝大部分可能都比不过985/211的生源。

因为如果出生于更好地家庭,拥有优秀的家庭背景,这不仅仅是代表着拥有更多的钱。

也会代表着: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学习观念,他们传承给子女的东西,都会比普通工农家庭好很多。

也不要试图跟我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抬杠,因为我可以立马上论文学术网找到一大堆关于“家庭的阶级地位对高等教育的入学影响”的相关论文。

完全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大部分优秀院校的生源是来自优秀家庭”,“家庭阶级能够影响子女入学教育”,“农村子女的入学程度普遍不如城市子女”,“阶层固化对教育的影响”的分析和结论。

而这些论文大部分是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人所撰写的,我想他们无论是资历还是说服力还是思维方式都比起这种抬杠的人来说,要好很多。

甚至这些人可能连反驳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要抬杠之前不如自己动动手去查查相关资料和论文,查看我的观点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好歹抬杠也要遵守基本法。

比起你与我自己的主观意识,我更相信具有说服力的统计学调查的客观条件。

为什么很多农村学生考不上985/211?是不努力?清北复交的农村生源仅10%左右是因为农村孩子没城市孩子不努力?

这是扯蛋的,这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结果。

很多来自于大城市里面的优秀家庭的子女,他们几乎都在中学阶段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能够在高考前都已经规划好了一切,他们知道自己在上大学之后要做什么。

这一切的结果都是他们的父母和环境赠与他们的。

五:阶层固化是如何影响高等教育的?阶层固化指因为受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不同人群处于不同的阶层,而这些人群进行互相流通的概率会逐渐缩小。意思就是说:假设你是农民出生,想成为领导,想成为干部,想成为企业家,很遗憾,非常难,甚至不可能。

这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阶层的稳固,也就代表社会的稳定。

有一句话叫做: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

解释就是:穷人的后代,永远都是穷人。

富人的后代,永远都是富人。

呈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虽然不代表绝对,但是也是大势所趋。

阶层固化带来的现象是: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遍出生的人,所享受到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条件,都会跟父代息息相关。

即:父代所持有的资源,能够决定子代的起跑线或者终点,决定子女的命运。

而我国的教育成本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越想往好的学校走,就需要更多的经济条件进行投入。

而子女能不能得到优秀的教育机会,就取决于父母在教育上能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济成本,但这种投入会加大很多农村家庭的负担。

相对于城市家庭,贫困人口占比是很少的,并且普遍拥有比很多农村群体更优秀的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能够对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也能够让子女获得更优秀的教育的机会变得更多。

因此这种现象也能够影响子女所就读的高等院校的质量。

针对于目前大学,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其中农村和城市生源的差距不大。

甚至农村学生数量会超过城市学生。

但具体差异,体现在优秀大学和重点大学的生源比例,优秀本科与重点本科的生源往往是城市生源大于农村生源,在普通本科与普通专科上面,农村生源比例大于城市生源。

更何况针对于大学以下的教育阶段,比如高中、初中等中等教育阶段。

农村学生的失学率与辍学率是远远大于城市学生的。在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数量上,农村群体普遍低于城市群体。

也会导致在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上,农村群体远远小于城市群体。

至于持有怀疑态度的,并想得到证据的,可以私信与我,我将我查阅的具体数据和研究证明发送给你,至于数据的权威性不用解释。

肯定比“你自己”,比“我自己”,比“我亲戚”,比“我朋友”的例子要权威的多。

如果还是抱有主观意见去判断并认定,那么我只能用一句话说明:何不食肉糜

你要是觉得,你是底层出生,然后获得了好成就,就去证明“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观点。

那你这个肉糜吃起来很香。

那么就请你对那些连专科都上不起的农村孩子说,对那些连高中都上不起的农村孩子说,对那些连在初中阶段都不得不辍学,不得不失学的农村孩子说。

对他们说:“看,肉糜吃起来真的很香。

看看你自己,你这么垃圾,都是你自己不努力,怪谁?。

要么,互相拉黑处理。

而现在,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筛选更多的人才,为了更高效的选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群体。

于是在教育阶段中创造了新的产物:素质教育

\u003Ci\u003E这是一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持久战争。

\u003C/i\u003E

六、这是一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战争我国现在推崇的是素质教育,体现在高考改革上,如英语听力改革,分数分配改革。

知道为什么要推行素质教育吗?

就是为了将那些自身硬实力不够的,家庭环境不优秀的,只能通过刷题做题,只会考试的学生筛选出去。

就是为了不让国家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倾向于他们。

因为我们这些底层的出生,就注定了不能够轻易地获得这些资源。

很简单,我们来看看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素质教育的培养简单的概括成几点:

1、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自学能力的培养

3、社会公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人生观教育

6、劳动观念教育

7、终生学习教育

8、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抛开考试能力不谈,以上8点,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

我想,大部分出生于普通家庭,在中学阶段过着刷题做题考试的日子的学生,做到这些的几乎是微乎其微吧?

应试教育会增加普通考生进入大学的机会,而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将这些普通考生筛选出去。

很简单,国家的快速发展不需要你,高等教育也不需要你,国家不需要只会考试的机器,不需要个人及家庭素质不足够的群体。

请明白一点: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保证的是你能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了解常识、培养自我观念,不给国家添乱,不作奸犯科,保证你能够过上正常生活和拥有正常的三观及判断能力。

但不会保证你上好大学,不会保证你上清北复交!

好好想想吧,为什么思想政治课程会一直出现在教育的全程阶段。

小学的思想品德,中学的政治,大学的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会成为要接受教育的人基础必修课。

能不能上好点的大学,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考试能力。

高等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阶段,拥有更充足的教育资源。

但当人对一个新的阶段毫无了解的时候,贸然地进入这个阶段接受环境的教育。

大部分的结果注定是很悲惨的。

为什么即使很多人上了大学了,哪怕是985/211,都有人找不到工作,都有人毕业后迷茫,都有人一无所成?

甚至会有人举出“清华北大有什么用?毕业卖猪肉当保安的还不是照样有”

因为他们自身的硬实力根本不符合这个阶段所提供的教育。

说白了,就是在大学里混日子。

这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自身没有符合读大学的本事,通过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来到大学,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

当然,不必生气,因为这并不是我站在道德与教育的制高点去批判你,而是客观的陈述事实。

而题主的情况,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

很抱歉,依你200分的情况,高等教育不适合你。

你没有在本科环境就读的资格,本科环境也无法给你提供更好的教育。

你只是想得到一个本科文凭而已;你只是想体验四年大学生活而已;

你只是觉得专科的名声没本科好而已;你只是觉得本科好找工作而已。

你只是在家人说“考个好大学”的压力下想进入好大学而已;

而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应试教育的纯考试是你唯一的办法。

因为你所处在的环境,决定了你考200分的情况。

因为你“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通过应试教育。

但国家已经不需要应试教育了。

也就是说,国家不需要你了。

而你,却对高等教育一无所知。

你只知道你想成为“大学生”,却不知道什么叫做“教育”

七、面对现实的残酷,并不要你低头,而是要审视自己,并建立规划与战略现实是残酷的,蓝图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感叹国家的不公,会埋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等。

在这种环境下,自己过着充满压力的生活。

我们知道了现实,知道了现实很残酷,知道了导致自己的主观意识是源于客观条件。

知道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导致自己的种种意识产生变化。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埋怨自己的环境,也不是为自己的出生感到悲哀。

而是要获得更多的思考,如何去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何去改变自己?

现实是无比残酷的,无比黑暗的,当你知道现实是很黑暗的时候。

我的目的不是在嘲笑你,也不是让你堕入黑暗,也不是要你被黑暗击溃,更不是要你在黑暗面前自叹不如。

而是要让你全面了解黑暗,让你知道黑暗这个逼玩意的真实面貌是如何丑陋,让你了解黑暗的所有真相和弱点。

是为了让你在了解黑暗之后,打败黑暗,将黑暗踩在脚底下让他叫你爸爸。

拿着皮鞭把黑暗抽成弱智,对黑暗说我cnmb。

重新找到属于自己光明的路。

所以,回到开头我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要高考?你知道高考代表着什么吗?

现在我换一种说法:

你知道你以后想做什么吗?

是想做白领?想做科研者?想做技术工人?想找个稳定工作混日子?想做生意大展宏图?想回老家开超市?想在公司里担任要职?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果不奔着一个目的而去盲目踏上路程,而没有经过充分的了解。

相信我,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对于你来说都一样,只不过是混日子而已。而你只要抱着有一个目的性,你知道你想学什么,你应该接触什么,你需要做什么,哪怕是没有读过专科,你始终会对得起你自己的。

了解更多的现实,了解更多的客观条件,你就会知道如何去改变这些条件。

如何从根本上入手去改变自己。

无论是复读,还是专升本。

希望你能够找准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想一下自己:你以后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能不能了解自己,能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到底是什么?

这么想上本科?那就好好想一下:本科为什么比专科好?好在哪儿?有什么差距?为什么要考大学?大学究竟可以给自己带去什么?上本科需要什么条件?素质教育又需要什么?应试教育对自己影响又是什么?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目的,了解自己的规划,也就能够从问题的根本上入手。

你能够建立起一套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能够足够应付当前遇到的所有困难。

而得到知识,是需要代价的。

需要你自身的理解能力能够符合相应的环境,需要你的思维能力符合我国的相关政策,需要你付出的成本符合你本身的硬实力。

最悲哀的事情是,等你明明进入到某个更高级的阶段的时候,你却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无法获得在这个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更高级的知识。

一个人的目的,可不是随便说说,“我想当兵”,“我想做科学家”,“我想做自媒体”,“我想做技术领导者”,“我想考公务员”,“我想做生意”,“我想开店”就可以解释的。

你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之后,你就要去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你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你的实力能不能解决在实现目的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你需要接触哪些知识?接触这些知识是要了解还是需要掌握…

?

因为实现每一个目的,都会付出不少的代价。

医生救人都要讲究对症下药,何况人?

一个问题,会源源不断的牵出成千上百个问题。

而你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看你能想到多少后续的问题。

想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在根本上去解决。

我曾经的初高中同学,有很多说过“自己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他们有个很显而易见的现象: 在高中的时候放任自我,浪的飞起,自我膨胀,自我独大,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认为读书没什么卵用,认为坐特殊位置以后都会当大老板

然后他们现在的下场是什么?

有回到农村,结婚生子,每天过着种地养娃的生活。

有回到老家,当个服务员,一个月休息三天,在餐桌旁边逛来逛去。

有去到大城市,当个技术工人,每天被老板剥削劳动力。

这就是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想过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代价,而盲目地去追寻导致的结果。

问题是你自己需要去解决的,而你解决这些问题的灵感、成本、思维,观念都来源于环境。

环境实力越强大,你就越能够利用。

也就接近目的越近。

而能不能意识到环境是否强大,取决于你的思想有没有突破至环境之外。

国家不需要你又如何?那就去看看国家需要哪些人啊?

国家需要的这些人会必备什么能力?有什么能力你是缺少的?

发现缺少的就去弥补啊!发现不够的就去了解啊!让自己成为被国家需要的那种人啊!

八、能够帮你实现目的与规划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叫做“知识”只要你知道了你的目的是什么。

只要你知道了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的方法,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不会成为限制你发展的因素。

现在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环境允许你去接触其他学校的学生,允许你去其他学校蹭课。

这样可以保证即使你在专科的时候也能够获得足够优秀的本科资源。

而关键点在于,能不能符合本科学校和本科环境的青睐,就看你自身的实力。

最好的能够体现你自身实力的指标,不是文凭,不是学历,而是知识与思想。

而学历恰好是社会上对人群进行一个自然筛选的指标。

但如果把知识通过你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传达给那些需要这些知识的人,这完全可以超过学历带来的分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是一个专科毕业生的身份,需要去了解法律、接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经济学、历史、政治、自然科学、天文、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就是为了不断构造自己的庞大知识体系。

这是进入高等境界必须履行的途径。

而这样做的结果我已经感受到好处了。

我曾经那些认识的朋友,自身文化不高,素质堪忧,毫无思想的,有着狂妄自大的目标的。

我已经全部抛弃,仅存于点赞之交。

我现在有时交流的群体,优秀大学的学生,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小型企业负责人等都可以排一个好友列表。

我是一个专科毕业生又如何?但我自身含有的知识和思想已经足够有资格与他们进行交流。

无论是国家政策解读,还是中国现代社会结构,还是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我都能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

这完全归于知识的力量。

你知道一些问题,可这些问题的准确性如何判断?

比如:判断谣言?判断转基因?判断某人的品格?判断事情的真伪?

判断这些事情的核心证据是什么?那就是知识!

九、更大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知识。

更多的知识,带来更远的视野在我放弃专升本以后,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时正处于一段思想进化的阶段。

我毕业后找了一份装修销售员的工作,发现这样的环境根本不适合我,我需要得到更多的知识。

于是我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到成都各个大学蹭课听课,找老师交流,找同学交流。

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得出新的想法。

我去了四川师范大学,我去了四川大学,去了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等等。

结果很明显,我得到了足够的知识,我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核心的差距在于知识和思想.

也因此,这样的氛围更加萌生了我考研的欲望。

而我考研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找工作,也不是为了新的大学生活。

是为了思想进化的过程,是为了更多的知识,为了更加了解自己,为了更多的学习。

而这个结果,我已经不在乎曾经是否读过一个本科或者专科。

不在乎自己对专升本事情是否抱有遗憾。

我知道,一旦我没有目的,没有思想。

即使是本科毕业,我照样会逃避社会,逃避困难,逃避工作,逃避学习。

我想让自己在教育这个阶段,走上更高的境界。

因此,我为了达到这一点,去报了一个自考专升本。

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文凭为我考研得到一臂之力。

所以,复读与专升本,关键点根本不在于你要纠结哪个好。

而是你自己能不能有规划、有目标、有硬实力,并且纠正自己思想。

有更高境界的思想,当你有了足够深刻的思想和观念后,学历只是你的附属品而已。

会学习的人,是真的到哪儿都有能力去寻找知识,并且默默地定规划,定目标,慢慢去实现。

而不会学习的人,往往会经常把“文凭不重要”,“学历不重要”,“到哪儿都一样”这些安慰自己的话语挂在嘴边。

结果可想而知。

你是想做嘴巴上的巨人?还是想做行动上的巨人?

就看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你想不想自己的思想有所变化。

你能不能知道,你所想成为的这种人,会付出什么代价?你能不能去解决?要如何去解决?这个才是你所需要考虑的。

而不是考虑文凭有什么用。

十、在高考的路上被素质教育打败了?但你任然可以站起来!我国逐渐施行的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在全日制高等教育的门前,永远地将那些只能考一两百分的人拒之门外,封闭他们上升的道路。

这样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因为他们自身的实力,他们的家境,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他们的所处阶层,他们的收入,他们的种种成长环境,就注定了他们是没有资格得到这种教育的。

如果你和你的家庭处于这种被淘汰的阶段,我只能说很遗憾。

但是,这个遗憾,只是针对你这一场的高考说的!

因为,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战胜应试教育,高考这个大门,有足够的空隙让你往上使劲钻。

你依然可以通过刷题做题、锻炼考试能力进入好的大学!

即使是你考不上985/211,但你知道原因后,你会比那些曾经跟你一样的普通人,拥有更优秀的结果!

但是你要付出的代价,会比是那些出生比你优秀的人,高出十倍!甚至百倍!

所以,在你还没有明确你的目的之前,可以考虑复读。

而你一旦知道自身比起那些考五六七百的人的差距是怎么体现的,

一旦你意识到考200多分的问题不是你“没有努力”导致的,而是你生长的过程中种种客观因素叠加所影响的时候。

你自然会知道该如何做,该如何去弥补,如何去改变这些影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这种高境界的思想,不只是高中,即便是在专科或者本科的大学阶段,你也需要明白。

明白之后,你自然会知道如何去弥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

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十一、在复读或专升本应该持有的心态是什么?两种方式的对比又是什么?

接上个标题,并在这个标题下,我反对本话题中所有无脑劝人复读的人。

我可以告诉这些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复读的真正意义。

我在前文说过目的性和规划性的重要性,根本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介绍的。

我假设你目前的成绩不好,给你的选择是复读或专升本。

那么你需要明白这个“选择”所带来的意义是什么。

是提高分数?是为了发展?是为了考更高的分数?

不是!这是一种非常粗浅的想法!

复读和专升本的核心意义,是一次“可以用来纠正你过往的错误”的机会。

想一下,为什么考不上本科?为什么“沦落”到读专科?

因为高考分数没上线、因为高考考差了。

为什么分数没上线?为什么高考考差了?

因为高中没学好,因为高中学习不行。

为什么没学好?为什么学习不行?

原因是什么?导致你没学好/成绩差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

你能不能知道?你能不能说出来?

如果不能?那为什么还要复读?为什么还要专升本?

连自己最核心的问题都没有意识到,凭什么有资格认为自己复读了就会有好结果?

只要你不知道你考差的原因,即使选择复读,没有任何明显的作用!专升本也不会有!

我假设你各科成绩都差(理科),那么出现以下情况:

你语文成绩差,原因是你“懒”,是你“不愿意背古诗词”

你英语成绩差,原因是你“惰”,是你“单词词汇量不够”

你数学成绩差,原因是你“愚”,是你“不愿意做数学题”

你生物成绩差,原因是你“傻”,是你“不了解教材课本”

你物理成绩差,原因是你“愣”,是你“记不住物理公式”

你化学成绩差,原因是你“呆”,是你“不理解化学反应”

我在上文说过:客观条件积累起来足够影响主观意识。也就是说,造成这些病症的,造成你自己成绩差的。

或许不是你自身的原因,可能是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资源限制,来源于父母的文化素质涵养,来源于种种的客观条件。

你无法改变环境,无法改变父母,但是并不代表:你不会意识到这样的客观条件。

你没有努力的“意识”,是环境等客观条件导致的,现在你知道了,那么你就应该从你自己做起,努力的去让自己不受环境影响。

你知道会有什么东西影响你,也因此你要避免这些环境的影响,让“意识”独立。

去寻找对你有利的环境,从而进一步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回到上面的六个问题:每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原因。

语文是“懒”,英语是“惰”,数学是“愚”,生物是“傻”,物理是“愣”,化学是“呆”。

那么,你能不能在复读的时候保证,保证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语文是“懒”,是“不愿意背古诗词”,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每天背十首古诗词”?

英语是“惰”,是“单词词汇量不够”,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背完高考词汇3500”?

数学是“愚”,是“不愿意做数学题”,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每天30道数学题”?

生物是“傻”,是“不了解教材课本”,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教材课本倒背如流”?

物理是“愣”,是“记不住物理公式”,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所有物理公式默写顺畅”?

化学是“呆”,是“不理解化学反应”,那么你能不能做到比如“两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于是,你现在现在就马上拿出一张纸!

写下你的高考或者模拟考试的成绩!

看看哪科分数不够!

这科分数为什么低!为什么考差了!原因是什么!

每一个科目按照一二三四五全部列标题!把问题列出来!然后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

请你问问你自己!

教材是不是倒背如流了!英语单词是不是能记5000个!物理公式是不是能全部默写!元素周期表是不是能背下来!第二次减数分裂全过程能瞬间画出来吗!商周秦汉历史事件能不能全知道!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全球有几大高原几大高峰几大海!近代我国发生了哪些大事!所有语文教材的古诗词能背吗!

你行吗?!你能吗?!

你能改吗!你能现在去纠正吗!

如果你敢发自肺腑的对自己说:“老子能!老子可以!老子TMD马上就改”。

如果你能做到!这个才是你复读的资格!

这样的复读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有效的!

有人就喜欢这样,随随便便劝一个人,对他说:“复读吧,复读分数就会涨”

谁告诉过你复读分数就会涨的?复读之后分数不涨反降的例子,身边还少吗?!

这些人是根本不知道复读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

就像我上面说的:“复读的核心意义在于你能够知道成绩差的原因,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去弥补你的问题!”

专升本也是一样,而复读的核心区别在于:复读是针对面临高考的负面情况,所作出的针对性弥补措施。

专升本是针对人生的负面情况,所作出的针对性弥补措施。

专升本也是一种弥补,用于弥补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差距。

专科和本科的差距我在上文也有介绍到过,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周遭环境,都不如本科,也更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那么专升本就是在你认识到这样的差距的时候,让你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去弥补这种差距,做到与本科甚至更好的人齐平的资格。

你要理解专升本的意义并不是“本科文凭”,也不是“多两年时间”。

而是一个让你达到与本科生相同地位与水平的弥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6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