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春中考300分左右能读哪个高中
2024年宜春中考300分左右能读哪个高中?对于这个分数,参考近几年宜春中考提档线可以发现,距离提档线还有一点差距,想要上高中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可以选择读职业学校,学一个实用的技能,方便以后有一技之长,如果想要有一个更高的学历,可以选择读3+2五年制大专或者3+3一贯制大专!
宜春中考300分可以读的当地中等职业学校
樟树职业技术学校
樟树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经宜春市教育局审批和江西省教育厅备案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于2015年9月正式开学。
樟树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四特大道288号药都职业教育园内,占地261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学生公寓7栋,教学大楼3栋,实训楼2栋,食堂1栋,可同时满足4000余学生教学生活需求。
樟树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就业优势
学校各项经费有切实保障:近几年,市政府共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2500万元新建实训楼,购置了666.45万元实训设备。另外合作企业方共投入实训设备近300万元。
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学校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重 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自信、自强、立德、立业”的良好校风,以培养德技双修的现代工匠为目标。学校占地面积380亩,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 优美、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因定资产4225.11万元—在校学生7279人,专职教师262名。已开设计算机应用、文秘、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二十多个大、中专专业。校园建设配套成龙,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浴室、实训工厂、运动场等设施齐全。规划2008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2010年达到1500人。
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情况
学校组织机构健全,设有校董事会、监事会、校务会、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学校在全市社会力量办学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学校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在董事长邓军的带领下,班子成员都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大家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使学校迅速发展,不断壮大,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07年招收新生2997人。 培养大国工匠,传承精工精神”的摇篮。
上高职业技术学校
上高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座落于上高县城镜山脚下,320国道旁,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原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上高分校, 1998年定名为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评估认定为江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上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置
学校开设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制作、机械、幼儿教育 汽车驾驶与维修、园林、农艺、养殖等专业。 有综合电子实验室、综合电工实验室、电气焊室、电车室(四间)、计算机室(四间)、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藏书四万多册,报刊杂志近70种。计算机420台 。学校环境优美,是师生学习、实训、工作、生活、运动锻炼的理想场所。
上高职业技术学校获得荣誉
从1997年起学校已连续十年夺得宜春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1年5月获得宜春市校园建设与管理优秀学校;
2003年又获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2004年通过验收获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 。
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2006年还夺得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书法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服装制作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
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高安职业教育中心
高安职业教育中心简介
高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坐落在高安大道与环城东路交汇处,创办于1984年。2010年,被教育部评审认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高安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格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现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工艺美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构建了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短期培训”多元化办学格局,较好地服务了高安汽运产业、服务产业、建筑陶瓷产业和光电产业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高安职业教育中心获得荣誉
综合考评,成绩斐然。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被宜春市人民政府评为宜春市名校”。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201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宜春中考300分可以读的五年制大专学校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简介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赣西历史文化名城、月亮之都宜春市。城市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学校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设立北校区、南校区和经开校区;设有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电商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基础部、军事体育部等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在校生1.6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0余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级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526人,其中,教授67名,副教授124名;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111人,双师素质教师达75%;还有209位来自各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学院有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省高校教学名师3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近年来,学院教师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70项,其中重点教改课题42项;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7篇,其中核心刊物160篇。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罕斯维尔市萨凡纳技术学院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新加坡、英国、菲律宾、日本进修学习。
特色专业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护理、学前教育、新能源应用技术(锂电方向)、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基础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2个教研室为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护理学基础”、英语精读”等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护理专业1124”模式入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科研成果
组建学院的四所中专都取得过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7、1998年,宜春师范、宜春财校先后通过了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办学条件达标检查评估。2001年,宜春卫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宜春师范被省教育厅确定为3+2”分段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13所中师之一,宜春技校获省重点技校”称号。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检查评比及会考、演讲、文体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问鼎夺魁。
如,学生参加全国涉外护理专业技能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青少年英语风采技能大赛、江西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用友杯”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ERP(企业资源计划)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江西省专科院校学生四项基本技能竞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平均通过率为91.2%,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7%。感动中国”2010年度获奖人物、舍生忘死、火海救人英雄王茂华,是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就业优势
完善的就业网络。学院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及本省的170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建立合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同时开展订单培养,学院与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福斯特新能源公司、香港华信通信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开办了贝因美班”、 福斯特班”等冠名班。学院还通过中国光华护士基金会积极开拓护理专业海外实习基地,已有多批毕业生前往英国实习就业。学院已形成了完善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态势。
无论选择何种学校,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精神。学校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你的努力和进取心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同时,与家长、老师和辅导员保持沟通,获得更多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并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