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词语解释考点(1)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是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考篇目,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掌握该篇文章知识点,好学校小编汇总了该篇目的词语解释,有需要的考生可以收藏背诵。
1.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2.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3.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4.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5.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6.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7.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8.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9.爱:喜欢,喜爱。
10.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11.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12.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13.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14.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15.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
16.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17.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18.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19.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20.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
21.都城过百雉(zhì):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22.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
23.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24.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25.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
26.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27.不度:不合法度。
28.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29.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30.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以上就是好学校小编整理的全部资讯和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考生。好学校网校APP有针对浙江专升本的网课,每个课程前五节可以免费试听,有需要的考生可以自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