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介绍
我们很多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以后要学习什么专业才是比较好的呢?那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好不好择业?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还是非常不错的哦,你觉得呢?
一、专业定位
(一)职业面向
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会展研究机构;会展组织企业;会展场馆、酒店和各类文博馆;会展工程公司;会展物流企业;会展旅游企业;大型企业。
(二)岗位面向
1.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会展研究机构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会展市场调研、行业规划、研究与管理工作等工作。
2.会展组织企业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会展项目组织与实施、会展项目宣传推广、会展产品营销、客户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展出现场的整体策划、现场服务、管理与协调等工作。
3.会展场馆、酒店和各类文博馆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会展服务与接待、会议与活动管理、现场运营管理工作。
4.会展工程公司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活动现场整体策划、展位策划与设计、产品营销、宣传推广、文案写作、业务联络与洽谈、施工管理与协调等工作。
5.会展物流企业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展品运输方面的业务联络与洽谈、展品报关与清关等工作。
6.会展旅游企业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会展活动参加人员商务考察和观光旅游计划的制定、安排与接待等工作。
7.大型企业的岗位主要从事企业内部各种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企业参展策划、公关、展位接待与洽谈、产品营销、宣传推广、信息收集与市场调研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展策划、管理和会展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在会展行业从事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项目实施与管理和会展产品营销等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掌握会展物流和会展旅游等行业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1)能够组织一般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
(2)能够策划会展活动及企业参展方案;
(3)能够从事会展活动的接待、服务工作;
(4)能较好地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协调及谈判;
(5)能独立进行会展活动现场策划与布置;
(6)能够处置会展活动中发生的一般性突发事件;
(7)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展台设计;
(8)能够独立策划会展营销方案,并能从事会展产品营销工作;
(9)能够从事会展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
2.方法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
(2)具有调查、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3)具有文案书写的能力;
(4)具有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资料及信息的处理;
(5)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
(6)具有美学欣赏能力;
3.社会能力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里素质;
(2)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及创新精神;
(5)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具有具备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高级会展策划师、会展管理师
三、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制
三年。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或同等学力者。
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以企业调研、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会展行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设计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从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始,根据会展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反馈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会展专业是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设计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三)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环境支持分析
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支持。
1.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以及教师开展实践锻炼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先后与厦门多喜鹏程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博源会展(厦门)有限公司、厦门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厦门契合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禹仲商务有限公司、厦门熙海岸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工学交替”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外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支持。
2.努力建设校内实训条件
在充分认识会展项目完整运作流程的基础上,针对重要流程节点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训练,拟建会展实训室。教师将教学内容规划成若干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运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展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成,将为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有力的保障。
3.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教师,通过聘用、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1人,副高以上1人,占教师总数的20% ;双师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100%。聘请会展行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及教研活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参与编写教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这支稳定的专业教学团队,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模式改革。
(四)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描述
按照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主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构建了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就业导向。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研,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导向,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2.项目教学。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即会展策划模块,会展营销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各个模块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解为多个任务,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完成项目的内容,从而完成模块的内容。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为驱动,最后完成教学任务。
3.课证融合。采取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并重的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确保在教育教学中能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4.工学结合。在第一学年安排学生一周的认识实习,主要方式通过展会参观,目的培养学生的会展意识;在第二学年安排学生2周的专业实习,培养学生参加现场会展活动的能力,主要方式通过参加展会现场服务工作;第三学年安排2.5+0.5”专业实习,目的培养学生会展的综合能力,通过到专业的会展公司较长时间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运行
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说明如下:
1.根据会展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首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会展行业职业岗位(群)人才的社会需求,通过行业调查,分析归纳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会展市场调研、会展立项策划、会议项目策划、节事活动策划、招展工作、招商工作、项目管理等工作。通过对典型任务分解,确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并引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课程内容构建的依据。其次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由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和学业评价方式最终确定教学任务。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相关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中,全过程、全方位,真实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知行统一,提高学生会展运营能力,实现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课证融合。
2.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并通过参观展会,参观会展企业培养学生的会展意识,在第二个学年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阶段,依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重点实施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教学和2周的展会现场服务实训。第三学年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开展企业顶岗实习。在培养的全过程中,学校实践性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融专业入行业,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对接”。在与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办学的合作中,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面上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掌握随着不断交替的过程呈螺旋式上升,学生的石化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得到真正的紧密链接,学生以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业,最终胜任在化工企业的相关岗位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结果是提高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真正实现了学生在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对接,从而,实现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终极目标。
关于上面的内容,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专业和学校信息,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稍后会有老师联系您,为您解答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