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留学.找工作
导读 本栏目侧重介绍美加英留学与签证的实战问题。鉴于新年伊始,毕业生们面临人生抉择,故本期摘录施冬健老师近期在华东师范大学3小时演讲的录音整理稿,供毕业生及家长们决策参考。现场提问:施老师,您好!我是电子专业大四学生,已经获得本校的硕士生保送资格。TOEFL...
本栏目侧重介绍美加英留学与签证的实战问题。鉴于新年伊始,毕业生们面临人生抉择,故本期摘录施冬健老师近期在华东师范大学3小时演讲的录音整理稿,供毕业生及家长们决策参考。现场提问:施老师,您好!我是电子专业大四学生,已经获得本校的硕士生保送资格。TOEFL、GRE成绩还可以。留学美国是我高中以来的理想。但我父母觉得这条路很艰辛,也很有风险,所以劝我不要放弃保研机会。我现在觉得有点无所适从。您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谢谢!管理学有一组对应概念:Need vs. Want。例如,我要吃一个蛋糕,这是want层面的需求,内在need层面的需求是什么呢?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馋了。这个例子启发我们:做任何事情,要绕开表象,直究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毕业生的三种选择,找工作、考研、留学,本身仅仅是want,是手段而不是目的。Need是什么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营造职场的long 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明确了这一点,那么虽然对群体来说,Every road leads to Rome。但对任何个体来说,通向罗马最近的路只有一条。这三种选择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但对个体而言,答案只有一个。可惜的是,无数人的无数行为却纠缠于手段,而忘却了目的。我在同济大学任教的班级中,有近半数报考研究生。当我的学生很自豪地告诉我这个数据时,我感触更多的却是悲哀。真有那么多学生真心考研吗?作为老师,我自然鼓励学生追求知识;但作为他们人生之路的先行者,我更有责任提醒他们:如果仅仅是为了躲避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果仅仅是为了父母之命、世俗之言,那么读研也就成了“无意识消耗生命”的代名词。毕竟人生苦短,盛时难再!国人素来重视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出发点往往是追求现实功利。殊不知,中国已迈入市场经济,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日趋淡化,人力资源正还原其作为商品的本来面目。故此,无论国内读研,还是留学,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知识,以便赢得日后在职场竞争的优势。及早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及早正确定位人生,就意味着及早获得成功。基于这种理念,在多年教育咨询工作中,我无数次艰苦努力地劝说留学目的不清的同学放弃留学念头;劝说目标未定的高才生放弃保研资格踏上社会;鼓励职场多年、小有作为的白领重入校园回炉再造。现场提问:施老师,您在中科院念过硕士,又在McGill读了MBA。能不能对比一下中西方的教育,或者说哪个学位更有价值?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项目不便硬性比较。一定要比的话,McGill MBA的经济意义不言而喻,而中科院的硕士学位让我终生自豪。作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MBA是“钱途”通行证,中科院硕士以及我即将就读的博士学位可用于上坟祭祖化纸钱。(掌声+笑声)中科院的三年学习和一年工作,消除了我对科学家的神秘感,提升了对科学的敬畏感,增强了一点数学逻辑思维,但最重要的收获是:用四年时间证明了自己不是学数学和工程的料。(哄堂大笑)管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在人生层面同样适用。它指导我们正确定位人生,整合资源,在最短时间以最直接的方法营造人生竞争优势。留学经历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培养人长期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当你面对繁重的学业,筹措下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心中永远荡漾着少年豪情,曾经这样“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生活两年并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担心未来吗?不用!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结果!(10秒掌声)现场提问:现在媒体到处评说:海归贬值了,有的回国后月工资才两三千。那我们留学还有什么意义?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并围绕价值波动。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这个规律同样适用。近来的海归贬值更不如说是对改革开放之初全社会过于仰视海归的一种自然回归,更不如说中国的高端劳动力市场更成熟了,中国社会更进步了。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留学的价值。我当时的出国动机并非留完学后如何如何,只是很平淡地觉得这是人生必然的一步。我在村里上小学,镇上上初中,县城上高中,省城上大学,首都上研究生,留学就成了时空上的自然延伸。我是江苏启东人,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但同时也是地球人、世界人。(掌声)两星期出国旅游,一个月考察访问,半年外派工作,都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只有两年以上的学位教育,实实在在地与老外们朝夕相处,争论交友,感受cultural diversity,才勉强够格世界人。借用徐小平老师的一句话:留学为了学历,也为了经历。至于留学的现实价值,如果你真正学到了一技之长,如果你真正掌握了外语,如果你真正建立了local connection,那么你无需担心未来的事业发展和compensation package。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人存在的角落都有足够多的、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现场提问:施老师,我刚入大学的时候觉得很迷茫,所以前两年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我这样的情况还有留学的可能性吗?这个问题不言自明,因为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位施老师就曾经迷茫过,曾经因为多次补考而丧失学士学位。甚至当初我报考中科院的直接目的就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20岁的时候,犯一些不涉及道德和法律的错误完全可以被理解和原谅。重整旗鼓,人生道路依然海阔天空。招生委员会的教授们不仅关心你以前的学习表现,更关心你的成长空间,你的potential。就你的情况,大三、大四努力学习,争取GPA有明显进步,在申请材料中用图表数据显示你的上升趋势,算出加速度;在personal statement中,真诚地解释你的“前科”,当然更多的笔墨放在对未来的思考。事实上,我的咨询案例中不乏大专毕业生成功申请全球Top 20的MBA,无学位工科生进入Top 50,自考本科录取Cornell。现场提问五:我知道在新东方干过的人都会绝对地宣扬留学。难道不留学就没有前途吗?那为什么社会上没有留学、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哄笑)这是今天最好的问题!战略层面!马克思说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人,留过学的人岂会贬低留学。但成功确实不一定需要留学。我们150多位大学同学,在企业界最优秀的位居Fortune 500上海总经理,至今一个学士学位,实在让我们汗颜。横向比较固然有统计意义,但对于人生发展,更重要的是自我比较。我的这位同学身居高位,身不由己。但如果他能抽空去美国接受系统的、起码一年以上的专业或管理培训,人生舞台一定更广阔!3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的留学观:留学不一定带来现实功利,但没有留学却很现实地一定是人生缺憾!没有留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20秒掌声)顾问团队曹 瑜里尔第三大学政治学硕士魁北克教育中心中国联络处主任Henry Hu斯坦福大学工程管理硕士美国A.T. Kearney管理咨询师Allisa Su沃顿商学院MBA美国福特汽车财务分析师庞 涛布朗大学数学博士北卡州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阎 峻得州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管理系助理教授丁 剑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Guidant公司高级工程师Vincent Swann麦克马斯特大学工学士著名美国签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