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时是几点到几点
导读 庚辰时为7~9点。庚辰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乙丑日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等,按六十甲子一直循环下去。中国古代纪时方法的一种。即用干支记录时序的方法。春秋或更早时的十二辰制就用地支...
庚辰时为7~9点。庚辰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乙丑日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等,按六十甲子一直循环下去。
中国古代纪时方法的一种。即用干支记录时序的方法。春秋或更早时的十二辰制就用地支表示。唐朝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两部分。这与清初引进的24时制相近。每个时辰为2小时,“小时”名称由此而来。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时辰的前1小时为“初”,后1小时为“正”,其余以此类推。每天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再配以天干,就成干支纪辰,即“干支纪时法”。用干支相配而成六十甲子。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5天为1周期,以纪时序。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