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导读 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

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栩栩如生。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有富有意境,而且是一首精巧的诗。由此,这已经在读者心中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等着它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来。

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白鹭“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鸶、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

再看,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够让人提心吊胆了,可白却处之泰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读到这儿,才发现郭沫若表面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

这实在是想告诉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进取,于攀登,永远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笑。这自然也是郭沫若的自我写照。因为,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涡中,却永葆白鹭的一身清白,更有处之泰然的风采。

有人认为,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生命如歌,要他在瞬间创造了辉煌,这首歌就不会停止,永远,永远。

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活着的劳动者,虽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全文语言精练、有种清新淡雅之美,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作家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隐潜在字里行间,这样的感情流露才是自然的、真挚的。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

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国***。

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

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

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

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

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40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