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遇狗文言文的翻译

导读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

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越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dàn)乃已。

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xī)以狗为?”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颈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1、中分:对半分。

2、喜:高兴。

3、倨(jù):傲慢。

4、粱肉:米饭和肉。

邓牧(1246年~1306年),字牧心,自称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家世贫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无详载。

据《洞霄图志》中的《邓文行先生传》记载,邓牧少年时,喜读先秦诸子典籍,崇尚古代学者。邓牧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清高孤傲,不附权贵,淡泊名利。

宋亡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邓牧拒不入仕新朝,与当时的民族志士谢翱、周密等人相来往。元大德三年(1299年),邓牧到余杭大涤山中的洞霄宫隐居。

大德九年,元廷鉴于邓牧的名声,派玄教大师吴全节亲至洞霄宫请其出山做官,被邓牧严词拒绝。隐居期间,邓牧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玉编辑了《洞霄图志》和《洞霄诗集》二书,详细记载了该地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及游览、酬答诗篇。

又作传世名作《伯牙琴》。该书是邓牧的诗文集,原作一卷,有诗文六十余篇。在编《四库全书》时,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40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