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哪个朝代 原文

导读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东汉,是思想家王充所作的《论衡》中的语句,意思是屋子漏不漏雨,只有在屋内的人知道。《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东汉,是思想家王充所作的《论衡》中的语句,意思是屋子漏不漏雨,只有在屋内的人知道。《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屋子漏不漏雨,只有在屋内的人知道;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是民间的老百姓;知道儒家经书之误的,正是读着诸子百家书的学子。

1、知:知道。

2、漏:漏雨。

3、失:缺失。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细族孤门”,青年时游学洛阳,家贫无书,常到市肆(店铺)阅所卖书,曾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他疾恨俗恶的社会风气,常常因为和权贵发生矛盾而自动去职,以至于终身“仕路隔绝”不得通显。

王充十分推崇司马迁、扬雄、桓谭等人,继承了这些先行者的叛逆精神,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和谶纬迷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斗争中,王充建立了一个反正统的思想体系,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40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