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导读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的激化

进程:

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其政治影响:

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内容: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太平天国与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目的: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失败过程: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38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