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线差法计算公式
线差法计算公式: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高考的线差就是与录取分数线的差距,可以用自己的分数减去录取分数线的分数(一般是提档线的分数),得出的分数为正数的话,那么就说明你的分数高于提档线你可以报本科批的志愿,当然线差越小报考越不利。
录取线差=大学录取平均分—录取批次线(大学录取平均分=录取批次线+录取线差)
录取线差等于大学录取平均分减去录取批次分数线(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也就是说该大学录取平均分超过一本多少分,二本多少分,三本多少分。
因为每年高考试卷难度不一样,导致每年的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都不一样,在各批次录取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各大学录取分数就不一样了,但是基本上来说,只要不是爆冷或爆热的学校,各大学录取线差基本是变化不大的,至少近几年变化不大,就可以根据录取线差估算各大学录取平均分。
什么是线差
线差是在进行模拟志愿填报时所引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线差分为考生考分线差与高校录取分线差。
考生考分线差是指考生的考分或预估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高校录取分线差是指高校在某个省市某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与该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高校录取分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
根据高考线差法报考学校方法
考生最好分别计算近3-5年内目标院校的录取线差,还要对这所院校往年录取线差的稳定性进行判断,考生可通过往年录取线差与自己高出本年度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第一志愿院校,分析如何报考,确保第一志愿被录取。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