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晚兴赏析及翻译 溪桥晚兴原文
导读 故亭的遗址残破萧条,野渡边上一派寂寞景象。春水满溢,堤上青草茂盛。夕阳普照着整个原野,空旷寂寥。诗人独立桥头,身上落满了柳絮,杜鹃鸟凄哀的叫声不断传来。本诗为南宋遗民诗人郑协所做的七绝诗,全诗均为诗人眼见的景物描写,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忧思故国的乡愁。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
故亭的遗址残破萧条,野渡边上一派寂寞景象。春水满溢,堤上青草茂盛。夕阳普照着整个原野,空旷寂寥。诗人独立桥头,身上落满了柳絮,杜鹃鸟凄哀的叫声不断传来。本诗为南宋遗民诗人郑协所做的七绝诗,全诗均为诗人眼见的景物描写,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忧思故国的乡愁。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1、郑协,南宋遗民。
2、芊芊:草木茂盛,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
3、杜鹃:又称布谷鸟、子规,惯作悲啼,常引人伤感。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日景色,但却流露出寂寞的情怀。“寂寞亭基野渡边”,亭基以寂寞相饰,无疑是诗人内心寂寞的直接外现。“渡”以“野”饰,令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因无人才具“野”意,从而回应了“寂寞”二字。
“春流平岸草芊芊”,春风送暖,本来是春潮涌动“江平两岸阔”的景象,而诗人却用“春流平岸”,来写春潮,从而使之显得板滞,了无生机。“草芊芊”本是春草茂盛,此时在“寂寞”与“野”的氛围里,也显得落落寡欢,无人欣赏。春日景色是如此萧衰,人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川晚照人闲立”,原来人在行将归去的夕阳里久久伫立着,“晚照”暗含了诗人“宋末遗民”的朝代末日,“闲”字早已失去了悠闲、闲适之趣,我们看到的是“闲立之人”对时局无可挽回、万般无奈的焦灼。一声杜鹃的悲啼,叫破了诗人复国之愿,也许那满袖的“杨花”正是斑斑的“离人泪”。
这首诗以含蓄见长。通篇写景因选材得当,描写有术,所以能既婉曲又真切地表露作者心迹。
运用了动静结合、反衬的手法,流露了诗人作为亡国孤臣难耐的悲凉,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
郑协,号南谷。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广东转运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