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作者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创作的语言学著作。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说文》四大家之一。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说文解字注》三十卷,卷后附有段氏古音学著作《六书音韵表》五篇。卷后所附,《六书音韵表》根据《诗经》用韵和谐声字,把古韵分为六类十七部,是《说文解字注》为《说文》诸字标注上古韵部的依据。共五篇:第一,《今韵古分十七部表》,这是全书的总纲,联系《广韵》,划出了古韵十七部的轮廓;第二,《古十七部谐声表》,结合文字谐声,列出了古韵十七部字的谐声偏旁:第三,《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讲明各个韵部之间的沟通关系,把十七部按语音的远近分成六类,说明“同类为近,异类为远”:第四,《诗经韵分十七部表》,按十七部的顺序,排出《诗经》的用韵情况;第五,《群经韵分十七部表》,排出《国语》《楚辞》等群经的用韵情况。第四、第五两表,是用古韵十七部来分析《诗经》等经典著作的用韵情况,反过来,也是用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来作为古韵十七部的证明。
《说文解字注》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说文》传本进行了精审的校订。《说文》面世后,屡经传写,颇多讹误,故段氏注《说文》广搜材料,校订《说文》的文字,阐释许书的条例、写作的旨意,为该书发凡起例。是一部兼及形、音、义的综合性著述。
2、对《说文》义例进行细密的归纳和透彻的阐发。许慎作《说文》本有一定的义例,但其并未明确集中地罗列出来。清代《说文》学者们在探求许书义例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成绩,尤以段氏、王筠突出。段注有发展许氏之义例、阐明文字之义例处甚多。类似这样的义例还可以归纳出:关于说解例:关于故籀例;关于或体例:关于声训例;关于“读若”例等十二处之多。虽然“义例”不是条条都正确,但有的概括性很大,对研究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提供了不少线索。
3、在词汇学、词义学方面,《段注》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主要贡献是独立地进行词义辨析。他特别注意区别本义、引申义,注意辨析“浑言”与“析言”。段氏的经验是“其.要在以经注许,以郑注许,而尤要在以许注许”。因此,在字义注释方面科学性、精确性都很高,研究先秦两汉词义,段注是必读之书。4.在古音研究的理论建设方面,段氏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六书音韵表》前面四表的表前或表后,都有段氏对于古音理论的阐述。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文字音韵的其他一些重要理论,诸如“古谐声者必同部”“古音不同于今音说”等等,贯串于这些理论的一条主线是段玉裁对于语音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
该书为段氏音韵训诂学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