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33亿,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访问移动互联网,和一些不浏览互联网的用户开始访问移动互联网,可以想象移动互联网在以多么惊人的速度进行增长。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成为IT发展的下一个蓝海。
那么未来移动互联网可以为我们做什么?其实移动互联网就是把一个随身携带的手机,连到一个浩瀚的互联网上,能够帮助我变成一个更强大的我,可以应用手机的这种不会失去的记忆力,可以用互联网上巨大的知识联合起来帮我解决问题。
笔者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从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到目前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有了一些研究和认识,整个过程中颇有感触。总体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在开发方式上与桌面应用和Web应用开发有很多相似,由于移动终端硬件的特殊性,在服务内容、类型和推广上却是有很大的不同。
一旦手机等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上,那么除了通话和上网之外,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的想象空间将会非常大,并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移动终端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非常大,导致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软件开发时会面临很多问题和限制,这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以指导我们的开发和推广。
下面,笔者就针对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简要的阐述:
操作系统繁多
移动操作系统目前是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Phone等并存,且还有各大运营商发布的操作系统等。繁多的操作系统,导致需要提供非常多的平台版本介质,况且还有操作系统本身的不兼容性,比如Android2.0/1.5之间存在的兼容问题,Windows Phone7完全不向下兼容问题等,操作系统处于混战的状态。
开发语言繁多
手机平台的多样性,导致开发语言种类的繁多,开发团队需要熟悉和了解较多的语言和开发环境,并由此带来了非常高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这也是与传统软件不一样的地方。对于中小型的团队来说,都要求开发成员掌握至少两门以上的开发语言,因此在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时,通常会按照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决定平台介质的开发顺序。
键盘和屏幕适应
手机的屏幕可谓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320*240、480*640、320*640等,程序在开发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屏幕做UI适应,同样不同的输入方式,如触摸屏、QWERTY、软键盘,在UI设计以及易用性上,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开发者需要考虑这两种输入模式的差异,提供更加友好的输入模式。
网络和流量的限制
目前,国内3G还没有普及,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仍然是使用2G的网络,这就要求应用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一定是要假设用户当前的带宽是每秒几十K级别的水平,不能完全按照3G的通信质量来提供服务,否则就会出现窄道走大车的问题,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流量浪费。
内存、电池限制
手机终端不同于PC,在内存使用和电池的续航上有很多限制,比如,目前通用的内存范围从16M~256M,程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谨慎的考虑内存的分配情况,如不注意,就会导致用户手机变慢或死机等现象,并会被用户抛弃。
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手机终端应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常用户对于电池续航时间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在桌面系统使用的后台线程运行、定时更新数据等方式,在终端应用上,就需要慎重使用。
终端匹配的繁杂
由于屏幕、键盘、CPU、内存、电池、屏幕等差异,应用在各个终端上的适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如果按照传统软件的测试方法,基本上是不可行的,这也是目前终端软件开发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难题,暂时还不清楚如何在各种手机上做兼容性测试。
正是由于上述这么多的问题和限制,笔者对如何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服务内容是什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该怎么做等问题给予了以下应对策略:
从国内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娱乐、游戏、沟通、资讯始终是互联网上最主要的服务,国内的互联网主力用户(15~30岁)以及用户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互联网的主要业务方向,而在Apple Store中,下载排在最前面的是办公、协作、工具类的应用,不是游戏娱乐类应用。工程师开发创新的时候就应务实的,以更符合用户需求为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移动舆情是我们面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以前仅仅是我们面向政府或企业用户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但我们最终在移动领域提供的服务,必定是面向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提供和运营要充分考虑国情,只有让用户量变大,才有可能持续增长和盈利,否则很难有发展。
推荐移动互联开发专业的学校:北京物资学院南通校区,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如果你想要报考以上学校或专业,可以在下面留下你的信息,稍后会有老师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