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精准施策加强义务教育保障工作

导读 丰都县按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的要求,把教育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都上学、上好学,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不愁两保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抓建设补...

丰都县按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的要求,把教育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都上学、上好学,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不愁两保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第一,抓建设补短板,确保人人“有学可上”。一是着力化解“大班额”。投资4亿多元,建成融智学校、琢成学校、水天坪学校等重点项目,新增学位5220个,城区学校“超大班额”彻底化解,中心集镇“大班额”全部化解。龙河东小学动工开建,峡南溪小学、培元中学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努力实现“标准化”。投资3亿多元,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校地扩展、校舍建设、场地软化、明厨亮灶、厕所改造、校园文化、绿化美化、特色打造、设备升级、师资配备十大工程,场地、设施、师资和“20条底线”全面达标,六大功能室全面建成,“缺开水、洗冷水、用旱厕、两人床、冬天冷”等问题全部解决。三是尽力解决“上学远”。大力扶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4所,据实保留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教学点)46个,完工乡村教师周转房620套。对寄宿制学校招生情况实施专项考核,拟对寄宿制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每天增设一节兴趣培养课,确保有效解决“上学远”“缺关爱”难题。“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

第二,抓帮扶强保障,确保人人“上学无忧”。一是构建教育资助新体系。建立系统比对、摸排走访等互补机制,广泛传送《教育资助政策明白卡》,年均制发《教育扶贫工作指南》2万余份,发函县外300余件协调督促落实学生资助,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精准落实、应助尽助。对特殊困难家庭学生逐一动员落实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社会帮扶等措施。2019年发放教育资助8.6万人次1.28亿元。目前,全县返贫、未脱贫51户中无因学致贫,对在校生20人给予特别资助。二是探索控辍保学新机制。实行学校包村、教师包户的网格化、台账化、信息化管理,定期开展失学辍学数据比对和大排查,动态掌控适龄儿童就读信息。建立乡镇、村居、学校、教师“四位一体”控辍保学责任网络,对失学辍学的适龄儿童逐一落实动员入学、劝返复学、免学缓学、送教上门等措施。目前,全县建卡贫困户家庭6—15岁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例因贫失学辍学。三是编织关心关爱新网络。以校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残疾儿童、问题少年等帮扶救助档案和个人成长记录袋,通过课后服务、情感关爱、心理辅导、家访关怀等方式,开展帮生活、帮学习、帮思想、帮习惯。对劝返复学学生采取单独编班、个别辅导等方式巩固劝返成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力开展送教材、送设备、送网络、送培训、送家访、送关爱等“六送”活动,确保贫困学生居家学习不掉队。对24名特困学生发放每人1000元临时资助金,对17名援鄂医务人员子女每人发放价值500元的学习关爱卡。

第三,抓均衡促优质,确保人人“能上好学”。一是抓师资强素质。实施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特殊教师等计划,近年来为农村边远薄弱学校配足配齐教师490人。推行乡镇内音体美、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一校多用”和“走校”制,每年组织教师交流、支教、送课等1500余人次,为小规模学校提供师资支持。二是抓课改提质量。推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建设,常态举办卓越课堂“先锋杯”赛课活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参赛率达80%以上。全面推进“质量兴教”行动,高考质量逐年提升,一批学生通过高考稳定脱贫;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转移人口培训3000多人次。滨江中学驻村工作队在大溪村开设“家长学校”受到各方推介。三是抓内涵创特色。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通过故事会、征文赛、演讲赛、成果展等形式,倡导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让文明新风从校园吹向家园。推行“一校一品”,创建国家、市级足球特色学校10所,县级“百姓身边好学校”76所。

原文链接:http://www.pawqy.cn/jiaoyu/326429.html